您好,欢迎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!

全部分类

您的位置:  首页 > 贵州分库 > 贵阳非遗 > 非遗项目  > 详细页面

苗族花棍舞

来源: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2019年11月04日 阅读量:

  乌当区下坝乡的下坝中学,每天的课间时分,学校的全体学生都要在操场上集合,做一套特殊的广播体操。花棍操是根据乌当区下坝苗族花棍舞改编的,以适合学生跳的一套操。这里是位于下坝乡东北方向的卡堡苗寨,也是花棍舞的故乡。

  花棍舞鸟语称夺蕊鲷。又叫金钱棍,是苗族男女青年用钱棍这种表演道具演出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舞蹈。它是由狩猎和御敌演变而来,起源于明朝初,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。最初主要用于纪念印苗的祖先,现演变成可以在很多节庆和热闹场合表演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。下坝中学作为非遗进校园的传承基地,定期会有花棍舞民间艺人来学校传承教学,教授指导学生们跳花棍舞,将传统舞蹈动作和改编后的动作、队形相结合进行编排,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。

  王永国从小跟长辈学跳花棍舞,现如今是这个项目的非遗传承人,花棍舞的演出道具以花棍为主,花棍的制作取材易得,工序简单,选用长约一米、拇指粗细的竹棍,将表面刮至光滑,然后在竹棍的两端系上用于装饰的彩线和铃铛。

  卡堡苗族花棍舞每次表演的人数不定,但必须是双数,且不得少于八人,四人为一个小组,男女同台演出,表演花棍时。苗族男女均要身穿绣有大小方形图案的印苗传统服饰,然后再配上镶有花边的百褶裙和黑绑腿,表演开始之前,按照传统习俗要先进行祭祀仪式,祭祀仪式完成后方可进行表演,花棍舞有九大基本动作,这些基本动作没有特定的名称,但表演者历来会根据动作的特点和伴奏乐曲的内容来进行描述,彼此沟通,第一个基本动作被表演者们称为十二步,第二个基本动作为打脚,第三个基本动作为反手,第四个基本动作为圆圈一,第五个基本动作为圆圈二,第六个基本动作为走四方,第七个基本动作为满山姑娘,第八个基本动作为半月,第九个基本动作为打粑糟。花棍舞表演时要有两名唢呐手和一名鼓手在一旁伴奏,曲遍舞遍,节奏分明。花棍舞的表演就是基于这些基本动作的组合与编排,其动作特征是送肩、转胯、腰活、腕柔、腿快、守灵、膝屈、脚颠,表演者右手持花棍,配合着伴奏乐曲的节奏,使用击打、点、相击、转棍、拍棍等棍法击打身体的衣、肘、胯等部位和以棍击地。

  坐落在群山环抱中的卡堡苗寨,造就了如此多才多艺的卡堡苗族同胞,他们创造了如此带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舞蹈形式。如今从历史中走来的下坝苗族花棍舞,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创新,将这条民族文化的血脉代代传承着。
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文图或来源标注错误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